当前,节能减排,构筑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社会已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垃圾进行分类收集、处理一事虽小,但在降低城市能源消耗、美化城市环境、确保城市可持续发展方面意义十分重大。我市本世纪初便开始推广垃圾分类箱,但时至今日,许多市民仍不能正确进行分类,整项工作未见明显成效。节能减排要从身边事、从小事做起。为此建议:
一是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从事环卫工作的人员首先要掌握垃圾分类的知识,有关主管部门要加大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开展多种形式普及公众垃圾分类知识。建议在公共场所、公益宣传栏等场所应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宣传,可制作宣传视频在公共汽车上进行循环播放,可在大型广场广告牌、社区宣传栏进行文字宣传;可在中小学对学生进行垃圾分类专题教学,从小抓起;可利用电视台等媒体开展“低碳生活”宣传等等。
二是在社区、农村设立垃圾分类箱。我市在道路、公共场所、部分大型建筑内部统一配备了垃圾分类收集箱,但这些垃圾箱标志还不明显、颜色还不统一(可回收有的标以绿色,有的为蓝色)。建议垃圾分类箱设计要更直观,除文字外,还可以用图形来表示。另外,家庭是垃圾大量产生的场所,而我市社区目前还是使用单一的垃圾收集箱,部分居民虽有垃圾分类意识,但投掷无门。建议全市统一部署,把垃圾分类箱同时向社区、村镇、农村普及推广应用。
三是进一步细化垃圾分类类别。目前,我市的垃圾分类较为简单,仅分为可回收和不可回收类。而在日本,垃圾分类分为一般垃圾、可燃性资源垃圾、不燃性资源垃圾、可破碎处理性的大件垃圾四大类,每一类还有明确的细分。一个空饮料瓶还要分瓶盖、瓶身、包装纸进行分类投放。我国北京等地已在社区在实行餐厨垃圾就地处理、设置饮品包装自动分类回收机等。实施垃圾分类,是低碳生活的具体体现,建议我市相关管理部门对此进行调查研究,结合我市实际,制订具体垃圾分类收集处理办法,并确保贯彻实施。
除此之外,还可以采取开展一些垃圾变废为宝的创意活动,开展“低碳生活家庭”评比等活动,提高市民垃圾分类的意识和积极性,在全市形成垃圾分类收集处理的良好氛围,促进常州环境的美化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执笔:殷晓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