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内容
 
政府主导,三方协作,共破中小企业融资“坚冰”
发布日期:2010-04-27 浏览次数:  字号:〖
 

--关于我市中小企业融资创新的思考

改革开放以来,我市中小企业发展很快,在促进经济快速增长、保持市场繁荣、扩大社会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已成为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主力军。截止至2008年底,我市中小企业个数已达67511户,从业人员96.41万人,分别占全市总量的99.9%92.21%;完成增加值1871.87亿元、产品出口额115.78亿元、上缴税金133.63亿元、实现利润256.58亿元,分别占全市总量的85%87.49%62.73%98.17%。特别是在国际金融危机面前,我市中小企业更彰显出了“保增长、促发展”、维护稳定、保障就业等方面的特殊地位和作用。

然而,由于近年来原材料价格上涨、劳动力成本加大、银行紧缩信贷、金融政策限制等因素,市场竞争激烈程度日益加剧,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着诸多困难。尽管影响和制约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因素很多,但最主要的是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资金短缺已成为制约中小企业长远发展的主要瓶颈。面对金融危机的冲击和银行的“惜贷、收贷”的双重压力,不少中小企业处境如过寒冬。

一、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中小企业一般通过两种方式获取资金:内部融资和外部融资,后者又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受到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两种不同的融资方式和状况不容乐观。

1、内部融资状况

纵观全市,目前大多数中小企业尤其是中小民营企业组织结构简单、经营规模较小、经营对象单一,且创业初期多以个人投资来完成原始资本积累的。这种融资方式具有原始性、自主性、低成本性和抗风险性等特点,是中小企业生存与发展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融资过程中,有超过78%的中小企业首选内部积累进行融资,但融资效果多不理想,主要表现为分配过程中留利不足、计提折旧费偏低等问题。在信贷难度和风险加大的情况下,一旦内部融资不成功,企业被迫破产、倒闭的现象时有存在。事实证明,企业内部融资并不可以从根本上支持企业转型,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2、外部融资状况

当内部融资无法支持中小企业从劳动密集型向技术创新型转变或发展时,中小企业对外部资金的需求愈加迫切。但调查中发现,中小企业以股权融资和债券融资为代表的直接融资状况不理想。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政策规定、自身实力等多种因素制约了中小企业上市融资,即使实现“曲线上市”,但也付出了高昂代价;另一方面,条件严格的债券市场同样未对中小企业开放。随着证券市场进一步发展及创业板市场的创建,中小企业通过发行股票和债券融资的可能性进一步增加,但近期仍不会成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

其次,市政府近两年出台了不少帮扶中小企业企业融资的政策,股份制商业银行、城市商业银行、农村信用社等金融机构也竭力支持中小企业的发展,虽然银行信贷方式已成为我市中小企业融资的重要来源,以债务融资为代表的间接融资环境还需完善。

二、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原因

近年来,我市经济快速增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不容忽视。总体上看,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原因:

1、扶持中小企业发展政策体系亟待健全

2007年起,常州市委市政府相继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全市企业发展服务体系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帮助和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一系列措施,但还未形成健全的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体系,且政策落实监管不到位,导致在具体执行中,尤其是受在金融危机冲击的背景下,银行贷款更加“青睐”大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和贷款仍然受到束缚和影响。

2、缺乏专门为中小企业服务的金融中介机构

贷款是中小企业融集资金的主要方式,虽然目前我市股份制商业银行、地方性商业银行等一应俱全,在信贷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但真正面对中小企业的专门部门相对较少,随着改革的深入和经济结构的调整,迫切需要为中小企业发展相配套的金融中介机构,如中小商业银行、合作性金融机构、投资公司等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3、担保机构设置和体系建设尚需健全

近几年为解决中小企业贷款担保难的问题,市政府对推进担保体系建设作了具体规定,也建立了相应担保机构,但从实际看,还存在担保机构设置不合理、担保运行机制不畅、缺乏担保风险和损失的补偿机制、政府与银行及担保机构三者之间协作配合不密切等问题,导致担保体系不完善,很大程度上限制了担保机构效用的正常发挥。

4、大型商业银行支持力度偏低

调查显示,我市大型商业银行中,对中小企业贷款数额占银行贷款总额的比例最高的不超过18%。主要原因是商业银行稳健性原则与中小企业高风险的特点存在着矛盾、银行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成本高于大型企业、中小企业贷款收益小而坏账风险大、贷款担保补偿机制不完善等,大型商业银行出于自身利益,对中小企业信贷业务的积极性不高,以致弱化了大型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的扶持力度。

5、中小企业自身原因不容忽视

经调查,大部分中小企业都存在类似问题:经营规模小,自有资金不足,盈利总体水平不高,资本增长缓慢;产业结构不合理,产品技术含量低,缺乏市场竞争力;财务状况缺乏透明度,还贷意识差,信用制度缺失;缺乏相应的抵押物,贷款风险增大等,一定程度上直接成为中小企业贷款与否的决定性因素。

三、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思路

金融危机的形势下,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促其进一步做大做强,必须从解决制约发展的症结入手,对症下药,标本兼治,创新金融制度,完善融资方式,拓宽融资渠道,建立符合市场经济规律,适应企业发展需要的政策扶持和服务体系,为中小企业融资创业注入生机和活力。

一是实施重点信贷扶持政策。在切实防范风险前提下,选准信贷支持重点,积极扶持信誉观念强、经营管理规范、风险度较低的中小企业走产业化发展之路。重点支持科技型、农产品加工型、出口创汇型中小企业,加速培育优质客户,促进中小企业向“高”、“精”、“专”方向发展;在国家金融政策允许范围内,灵活运行利率手段体现货币政策对中小企业发展的支持,实行政府补贴与支持中小企业贷款比例挂钩,多贷多贴,鼓励银行、信用社培育新的优良客户群体,同时对利用再贷款、再贴现增加的贷款投放,其利率可以适当优惠,也可对产品竞争力强、发展前景好的中小企业提供专项、贴息等多种形式的优惠贷款。

2、构建信贷支持和金融服务体系。从政府角度,在现有资源的基础上,政府应采取多种形式,将政、银、企合作拓展到中小企业领域,建立金融机构与中小企业银企洽谈会制度,搭建更直接的信息平台,为中小企业发展营造更为优越的信贷环境。从银行角度,银行应切实发挥中小企业金融服务专营机构的作用,适当降低中小企业贷款门槛,简化审贷手续,完善授信制度,扩大信贷比例;创新金融产品,扩大服务领域,改善金融服务;进一步完善信贷管理运行相关机制,创新流动资金贷款还款方式,缓解小企业融资难、担保难以及贷款到期时必须“先还后贷”造成还款压力大等问题。

3、创新推广信贷担保新模式。新区政府牵头11家民营企业成立民营性质的担保公司,较好地缓解了为全区内8000家中小企业的融资难问题。建议党委政府在全市范围内推广“新区模式”经验,即在现有担保政策的基础上,按照“企业化管理、商业化运作”的模式,遵循支持发展与防范风险、政府扶持与信用操作、开展担保与提高信用相结合的原则,试行由政府牵头并出资成立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企业信用担保有限责任公司,进一步创新担保方式,优化担保结构,多渠道解决中小企业担保问题。

4、培育优化信用环境。政府应加强宣传力度,教育和引导企业树立信用意识,强化企业信用制度建设,进一步提升企业经营管理水平,全面营造“诚信”的良好氛围,为顺利开展融资夯实基础;实行“政府组织、银行参与、企业践行”的方式,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帮助企业建立现代化企业制度,特别是帮助企业加强财务管理,形成完整的财务系统,增强银行对企业的信任程度;政府应引导好中小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加速传统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升级,以诚信的企业形象、强势的核心竞争力吸引信贷资金的注入,帮助企业发展壮大。

5、加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特殊渠道”的试点与推广。《担保法》明确规定知识产权可以作为一种担保形式,用于银行贷款。目前浙江、北京等地的实践证明,知识产权担保是可行的,故建议党委政府积极采取“专业评估机构+律师事务所+担保公司+银行”的四方模式,加速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的试点与推广,即“,由知识产权机构进行价值评估,律师事务所进行法律评估,引入担保公司在必要时过渡性转让不良债权的模式。在整个流程中,评估机构和律师事务所是担责的,产生的风险由3方根据责任分担比例。通过金融杠杆的撬动,加速了知识产权向生产力的转化,形成中小企业融资的“特殊渠道”。

6、创建“企业信用互助协会”。 建议政府主动牵头,联合当地商业银行、农村信用合作社、投资公司等机构或组织成立“企业信用互助协会”(不对外承担业务的信用担保形式),采取会员制,吸纳中小企业成为会员。一旦中小企业成为会员,只需交纳一定金额(如120万元不等)的风险基金存入指定的商业银行或信用社,即可随时获取风险基金58倍、甚至更高的信用贷款,并享受贷款优先、利率优惠的政策。风险基金交纳金额和相应的贷款金额可随企业从事性质的不同制定不同的标准,应积极鼓励新兴行业的中小企业发展,如环保、新型能源、科技型企业的发展。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是一个长期复杂的任务,也是一项系统工程,确实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也更需要中小企业自身的管理进步。只有政府、银行、企业要找准自己在市场经济体制当中的位置,真正落实和实践科学发展观、转变观念,进行大胆创新,才能找到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的正确途径,从而促进我市经济社会实现新一轮发展。

 

 

版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6045106号)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A座1楼

邮箱:mgczsw@163.com   电话:0519-85683869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