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参政议政 - 内容
 
常州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一些思考
发布日期:2012-12-28 浏览次数:  字号:〖
 

历经20年的开发建设,常州高新区经济社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种变化是全方位的,但作为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经济格局的嬗变尤为深刻和剧烈,20年,高新区形成的“两主四新两特”产业格局,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但总体来说常州高新区经济结构仍然偏重,新兴产业的培育和发展依旧任重道远。在全球化趋势的引领之下,如何加快部署新兴产业发展工作,率先抢占新一轮发展先机,赢得产业结构调整与突破的主动,是我们一项深远而紧迫的战略抉择。本文通过分析常州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现状、存在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一些对高新区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一些初浅的看法。

一、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现状

多年来,每个地区都在探索新兴产业发展最有效的路径,相比之下,集中、集约、集聚的园区管理模式是比较有效的空间形式。作为发展新兴产业的有效载体,常州高新区自2001年开始在区级层面设立工业园区,推动新兴产业集中、集约、集聚发展。经过10多年的探索发展,各专题园区逐步完善产业链,形成“龙头企业+配套企业”有效园区发展模式,有力推动了我区“两主四新”产业体系的形成。一方面加快了装备制造和化工新材料“两主”产业的发展壮大。以机电产业园为核心,沿黄河路集聚了小松工程、常林工程、现代工程龙头企业,带动了400亿产值的现代装备制造业产业的快速发展。以滨江化工区、环保产业园和春江镇化工集聚区整合形成的新北工业园,以华润材料、新日化学等2家百亿级企业为龙头,2011年实现销售收入500亿元,成为我区最大的专业产业集群。随着园区与春江镇的空间与体制的加快整合,园区的发展空间和潜力将进一步放大。一方面推动了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四新”产业的跨越发展。随着开发开放的深入,园区开发建设以“专业化、生态化、规模化、创新化”为目标,全力打造产城园一体的创新型科技园区,成为高新区实现转型升级、二次创业的最有力的抓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一核八园”中位于高新区的四园。预计到2015年,四大创新型园将形成1700亿的产业规模。以电子产业园为基础,以天合光能为龙头的千亿级光伏产业集群正在形成,光伏产业园将整合出口加工区、龙虎塘街道打造一个国际化的“天合太阳城”。凭借主题文化特色和政策资源优势,创意新城将以“一核一轴四点、一环四园三区”的空间发展布局,建成以环球恐龙城为核心、东经120大道为轴线,融创意产业、休闲旅游、文化消费、生态居住为一体的国内一流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生物医药产业园将发挥新建园区的磁场作用,以扬子江药业、千红制药、康辉医疗为龙头,不断完善研发孵化、中试生产、交易展示、物流配送等多元化功能,全力打造生物医药产业集聚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优质平台。新能源车辆产业园将依托黄海汽车、豪爵铃木等龙头整车企业,按照“一个生产制造基地、两个公共服务平台、一个空港新城特色小镇”的总体功能结构布局,着力打造新能源车辆产业的先发优势。

二、常州高新区新兴产业发展的机遇与挑战

战略性新兴产业是新兴科技和新兴产业的深度融合,代表着科技创新的方向,也代表着产业发展的方向。随着金融危机的减弱,世界经济进入一个新的深入调整期,寻求下一轮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已经成为后危机时代世界各国走出危机、抢占经济发展制高点的重要抓手。几个月前,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专项规划发布,这次规划的一大特点就是显著突出了国家高新区在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基础作用,是国家高新区转型升级的重大利好。我们应该抢抓这次机遇,对新兴产业进行专门布局和分析,因地制宜,重点突破通过新兴产业的“弯道超越”实现整体竞争力提升。

通过近年来的规划建设及区划调整,常州高新区已经基本构筑起了光伏、创意、生物医药、新能源车辆的区域产业体系;逐步形成了良好的基础设施条件及较为充裕的发展空间;初步建立了以专业孵化器和主题科技产业园为主体的科技创新创业载体体系。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高新区产业尚没有形成明显的竞争优势:产业集中度不够,除光伏产业外,具有规模和技术影响力的龙头企业相对不足;产业集聚的有效性不够,基本上以空间形态的集中为主,产业内、产业间的互动不明显;产业创新效益不高,主导产业增加值率尚较低;创新资源缺乏的局面尚没有根本改观。

三、常州高新区发展新兴产业应该关注的几个方面

“新兴产业”不是个筐,不能为了数据什么都往里装。做园区,目的是做大新兴产业这个蛋糕,而不是做好看的盆景,必须要严格产业准入和政策扶持门槛,新兴产业集聚的应是真正的高端项目和优质平台,是实实在在的内容,不能“为数据而产业,为指标而创新”。本文认为,常州高新区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需要更加注重几个方面的关系。

1.发展新兴产业绝不意味着否定传统产业

高新区与传统产业一直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方面经济体系需要成熟产业的支撑;另一方面,转型升级、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又是高新区永远的口号和行动。传统产业是要被取代还是应该被提升?厉以宁最近在“民营经济发展的形势和对策”演讲中认为,中国经济结构调整不能进行存量调整,而应进行增量调整,因此绝不能对传统产业轻言放弃,未来若干年传统产业仍然是我们的经济支柱之一。对大多数存量企业来说,要加速传统产业由制造环节向研发和营销、品牌推广等环节发展,即向传统产业微笑曲线两端发展,通过提高效率来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同时要鼓励传统产业引进境外战略投资者,吸收先进的技术、资金和管理,实现传统产业的裂变发展和转型升级。同时,我们也要有意识的推动存量的装备制造业向智能化发展、轨道交通向数字化发展、新材料向功能化的发展,等等。在这些传统向新兴升级的产业上我们还没有形成空间集群效应,今后我们也应该整体规划、拓展空间,努力打造新的产业园区,进一步壮大新兴产业的力量。

2.发展新兴产业需要得到市场的检验。

新兴产业需要通过市场的检验,满足市场需求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的决定性因素,有很多好的科技成果,但由于产品价格、消费者习惯、营销模式等种种原因而没有被市场所选择。因此,我们在培育发展新兴产业过程中,一定要把技术路线交由市场来选择,只有市场选择的产品,才是有长久生命力的产品。 今年,常州高新区的光伏、工程机械等产业遇到前所未有的寒流,究其原因应该是宏观层面上的产能过剩,并不是地区的产业选择上出了问题。产能过快扩张可能会带来企业利润下滑,关键在于企业能否跟上技术进步的步伐,发挥好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不断建立发展新的商业模式。战略性新兴产业的特征之一就是发展潜力大,市场需求的扩张往往不是常规的经济学方法所能够预测,因此必须用发展的视野、长远的眼光来看待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供需关系,在目前的经济形势下,我们仍能要坚定信心,抓紧抢占发展的先机。

3.发展新兴产业要注重差别化竞争

近年来,全国各地基本上都把战略性新兴产业作为自己主要发展的方向,包括了国家重点发展的7个产业领域在各个地区同质化现象严重,比如江苏几乎各市都把生物医药产业、新能源等作为主导产业。事实上,国家在确定新兴产业重点发展领域和方向是从全国的发展战略考虑,我们应该根据自己的产业基础,因地制宜的选择细分的市场。但在当前的经济形势下,我区重点发展的几大新兴产业或多或少遭遇了发展的困境,但作为认准的未来发展方向,我们应该举全区之力重点扶持,全力推进。光伏虽目前遭遇双反,但是其龙头企业和产业规模地位已经建立,产业链也逐步完备;生物医药方兴未艾,新建园区初具规模,项目集聚情况也比较好;新能源车辆虽然发展受到国家政策发展的制约,但毕竟是未来产业发展方向,及早介入可以形成先发优势。在明确了四大方向后,我们在细分市场上也要有所侧重,如生物医药产业主要就是发展医药制剂和医疗器械、新能源车辆要注重电池、电控、电驱等关键零部件的引进等,发挥产业基础和区域空间优势,在新兴产业发展的有限目标、差异化上寻求突破。 

4.发展新兴产业要营造良好创新创业环境

如果说,成立之初的高新区靠的是创业的激情和勇气,那么今天的高新区更需要靠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来激励整个团队的积极向上,要靠创新创业环境的营造来推动新兴产业的发展。一方面要在体制机制突破上下功夫。尤其在新兴产业园区的管理服务上要不拘一格,大胆创新,凡是有利于产业发展的模式都值得我们去探索和尝试。目前我区的园区管理体制还不甚顺畅,我们应该加快明确责权利,重新定位创新资源和产业平台的交互的管理关系,推动园区管理体制的逐步优化。另一方面要在产业服务体系健全上下功夫。常州已经出台了扶持“一核八园”的扶持意见,但从本质上说,这些政策实际就是扶持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能源等战略性新兴产业的。但随着各地高新区纷纷加大基建投入,以及优惠政策泛滥导致政策优势减弱,产业服务体系健全与否就决定了高新区竞争力强弱,我们要学习中关村、张江等先进地区好榜样,在产业服务体系建设上体现作为。同时,要整合各类资源,加快创新平台的建设、发展产业支援服务业、与国内外创新源头合作、大力引进领军型创业人才,等等。等等。进一步提升区域竞争力,走出新兴产业跨越发展的“常高新”之路。

 

 

 

版权: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常州市委员会 (苏ICP备06045106号)

地址:常州市行政中心(龙城大道1280号)3号楼A座1楼

邮箱:mgczsw@163.com   电话:0519-85683869   邮编:213022

技术支持:常州风讯网络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