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溧阳上沛小学内,“感恩在心 感谢在行”已经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早已成为了你我他真真实实地的共同行动。今天,当看着孩子们坐在溧阳上沛小学宽敞的图书室如饥似渴的汲取知识时,当听到孩子们用稚嫩的声音宣誓“今日您助我明日我助人”的壮志时,当接过学校回赠的“捐资助学大爱无边”的牌匾时,每一个民革党员都会为五年的爱心共建活动而自豪……
为了老区的千名孩子
溧阳上沛小学地理位置比较偏僻,在溧阳西北角,与溧水、高淳、郎溪搭界,是我市一所地处贫困地区、规模较大的老区学校,拥有学生近千名,为当地教育事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但由于多种条件限制,该校教育环境建设困难重重。
“没想到上沛那么远,驱车近两个小时,道路颠簸难堪,下车时身体都要散架了。更想不到的是,当时学校有一栋挂着‘图书馆’牌子的教学楼,但走进去一看,啥也没有,所谓的图书馆,只有‘借阅室’和‘书库’,书架上都是教师的备课用书,适合学生阅读的书少之又少。这哪像一个学校的图书馆呀!”民革常州市委副主委谭震至今还记得2007年第一次到上沛小学考察的情景。
在学校食堂,一同考察的民革党员还发现尽管学校已经尽可能降低学生午餐的收费标准,但还是有些穷苦学生交不起伙食费,中午就吃自己带的咸菜饭,根本无法保证成长必须的营养。看到这一幕,有的女党员心疼地当场流下了眼泪。
谭震副主委说“以前只看到过电视上报道偏远地区学校的条件差,但没想到我市老区的学校条件也好不到哪里去,太委屈老区这千名孩子了,我们必须发挥党派优势,为孩子们做点事情。”
于是,与上沛小学爱心结对的念头由此产生,民革常州市委静心策划了为期5年的赠书助学活动,首当其冲的就是为上沛小学的孩子们建立一座真正的图书室。
要做就要注重实效
2007年9月,3000册、价值三万余元的崭新的图书分类打包,满满当当塞在一辆加长金杯车里,缓缓驶向上沛小学,民革常州市委为上沛小学的孩子们送来了第一批“精神食粮”。此后五年,年年如此。与此同时,民革市委每年资助上沛小学20名品学兼优的贫困学生,每人每年300元。
2008年“汶川地震”发生后,地震、气象等科普知识的普及引起热论,民革常州市委又为老区的孩子打开了一扇科学之窗,帮助上沛小学建设了价值2万元的气象观测站,温度计、干燥剂、风向标等工具仪器一应俱全,这不仅成为了溧阳地区唯一一座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小学气象站,也被溧阳市教育局设为“科普教学园地”。“学校还专门成立了气象兴趣小组,现在有20多个组员,老师和同学都成了气象观察员,每天记录温度、风速、水温,及时观测,孩子们都非常喜欢这个气象站,气象播报员也成为了一些孩子梦想。”学校副校长陈惠英感谢地说。
针对上沛小学教学条件艰苦、老师培训机会少的问题,民革常州市委于2010年9月邀请我市两所名校从事语文和数学教学的两位名师一起赴溧阳上沛中心小学参加“爱心传递--赠书捐款助学”共建活动。一听说来了这样两位名师,被安排上公开课的班级师生们都兴奋不已,甚至一些非语文和数学方面的老师也慕名前来听课,原本只能容纳50人的教室,硬是挤了七八十人,教室后面站不下了,来晚的老师就站在走廊上听课。上沛小学的校长李邦友说“民革市委不仅仅为我们送来物质帮助,更为我们的老师和学生送来的精神食粮,这对我们如何改善教学、提高教学效果大有启发。”
今年,民革常州市委又为上沛的孩子们送来了崭新的台式电脑,再一次为学校教学条件的改善而添砖加瓦。实践证明,民主党派只要注重实效,持之以恒,社会服务工作定能取得非凡的成绩,不为别的,就为上沛近千名孩子脸上绽放的美丽笑容……
爱在感恩中传递
如今,走进上沛小学,和5年前的光景大有不相同。“爱心图书室”初具规模,初步建立了年级分级阅读、教师阅览以及条码扫描、电子归档等计机系统,学生累计阅读量达10万余次。综合教学楼前的“爱心气象站”早已成为孩子们的科学梦想之地,也早已成为上沛小学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名师公开课之后,上沛小学引发了新一轮教改的热论。改变,在继续,但远不止这些。
民革常州市委发起的赠书助学爱心共建活动,犹如水中涟漪,引发了民革党员热心社会服务活动的热潮。民革常州市委原副主委石诗平第一时间送来千册图书,民革钟楼二支部在常州市第二中学成立了“弘毅”义工服务队,民革天宁一、二支部的医卫界党员常年放弃休息时间参加义诊,民革武进支部党员谢洪才心怀感恩、多年资助安徽贫困地区十余名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民革武进支部新党员赵君还发动身边朋友主动要求继续认领资助上沛小学的贫困学生,还有一位民革老党员捐出多年省吃俭用的积蓄作为“特殊党费”用来资助学生,这样的例子还有太多,太多……
常州市政协副主席、民革常州市委主委卢明康告诉记者说,著名社会学家费孝通先生曾经说过,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也是参政议政,而且是参得很深的。与上沛小学的爱心共建活动,对民主党派如何做好社会服务工作也是一次教育和思考,更令人欣慰地是我们形成了一种“同心”信念,让博爱在感恩中传递……今后,民革常州市委将继承和发扬孙中山先生“博爱”伟大思想,不断创新社会服务形式,充分发挥优势,注重实效,持之以恒,为我市社会事业的全面进步作出新的更大的积极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