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勇,男,汉族,1970年5月出生,安徽无为人,本科学历,学士学位,注册规划师、研究员级高级规划师。
黄勇于2013年11月加入民革,现任常州市规划设计院总工程师,民革常州市委直属二支部主委,常州市委统战部同心青年干部学习研究会会员。国家科技奖励专家库成员,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住宅工程指导工作委员会委员,山东省科学技术奖评审专家库成员。
作为一名在规划“战线”摸爬滚打了近三十年的“老兵”,喜欢独立思考、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人文情怀、尊重自然敬畏科学,这是身边的同事和朋友对黄勇的共同的印象。但对黄勇来说,身为规划人,理应具备高屋建瓴的规划思维、谋定而动的规划策略、缜密独到的规划理念,时刻不忘初心,保持“四爱”情怀,努力担当作为。
爱学习 学无止境
黄勇出生在皖南旌德县,是风景秀丽、人杰地灵之地,受环境影响,自小黄勇就有一股爱学习、不服输的韧劲,1985年从普通初中考入省重点中学——屯溪一中,三年后又以以614分的优异成绩考入上海同济大学城市规划专业,这个成绩也是当年同济大学在安徽省招录的最高分。
同济大学的城市规划专业历史悠久、底蕴深厚,与建筑学专业系出同门,初入系门的黄勇还未完全了解这个专业,上第一堂课时也对一切都是懵懂,但白发苍苍的老教授那句“建筑是凝固的音乐,音乐是流动的空间,而你们规划师则是城市这个乐队的指挥,要想用好指挥棒,就得不停地学习和吸收最新的理念和知识”掷地有声,当时一下子就抓住了黄勇的心,冥冥之中觉得他此生将会与城市结下不解之缘,也立下了做个优秀城市规划师的志向和信心。从那以后,上海大都市的繁华在他眼里只是感受城市文化的场所,外滩上的“万国建筑博览会”也只是打上了规划专业的思考印记,他发自内心地热爱城市规划专业的学习,除了四年如一日奔跑在教室、图书馆、宿舍“三点一线”之间,日常生活的点滴也都喜欢和专业一一对号。
黄勇话不多,看似木讷,实则是对潮流十分敏感的人。大学时,他就瞄准当时最前沿技术革命—CAD制图,敏锐地意识到设计行业将会告别手工制图,电脑必取而代之,因而主动选修了枯燥无味的电脑CAD绘图课程,不少同学学着学着放弃了,黄勇不但没有动摇学习的念头,还花了更多的时间掌握了基本技术。功夫不负有心人,1992年黄勇毕业后入职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发现大部分同事还是手工制图,便主动利用学到的CAD制图技术,帮助全院快速走向CAD制图。虽然第一张CAD图纸的制作时间远超当时的手工制图,但黄勇和同事们的辛苦没用白费,1993年“常州市聋哑学校总平面规划图”成为常州市规划设计院第一张CAD图纸,同年又将常州红梅西村项目实现了全套图纸电脑化,此项目荣获国家建设部金奖。全国不少省市来常州实地参观考察,并在常州召开现场推广会,常州市规划设计院还作为全省城市规划设计CAD应用的典范推介经验。
爱事业 不忘初心
黄勇常说他是幸运的,一毕业就进入了全国首批甲级城市规划设计单位之一—常州市规划设计院。在这里,黄勇从老一辈规划人身上看到和学到太多他们对城市规划事业的满腔热情和对年轻人“传帮带”的责任传递,这也常让着黄勇思考如何做好一名城市规划师,那就是要发自内心地热爱规划事业,发自内心地热爱这座城市,用自己的知识和责任服务好城市和人民。
近三十年来,黄勇是这样想,也是坚持这么做的,三十年的职业生涯让他的规划足迹几乎踏遍祖国各地,西至新疆乌恰,东达江苏连云港,北去过吉林松原,南踏足广东、贵州,主持完成城市规划设计项目100多个,获得国家及部省级奖项20余项,其中《常州市红梅西村规划》获国家建设部金奖,《常州城市西翼交通枢纽地区规划》获全国优秀规划设计二等奖,《南宁新兴苑小区详细规划》获国家建设部二等奖,《古运河常州城区段滨水地区详细规划》获江苏省优秀设计二等奖。“汶川大地震”发生后主动报名参加省厅组织的援川灾后重建规划,深入灾区勘查,精心设计,圆满完成了上级下达的援建规划任务,《四川省绵竹市遵道镇棚花村四组村庄建设规划》获江苏省优秀设计二等奖。2010年底又参加了对口援疆的规划设计工作,获得了乌恰县政府及常州对口援疆前方工作组的高度认可,《乌恰县总体规划》获江苏省优秀设计三等奖。他个人也无数次荣获全国、省、市表彰。
相对表彰,黄勇更看重的是规划事业优良传统的传承与发扬,就是要带出一支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技术精湛、素质过硬的年轻队伍。从工作之初,黄勇就毫无保留地和同事们分享着自己的所学所思,就像全院刚开始普及CAD绘图时,黄勇除了自己学习摸索,还要经常解答同事的问题,没有合适的教程、没有老师,黄勇就自己当起了临时老师,经常和同事们一起挑灯夜战,半夜三更也会耐心回答和解释同事们的来电问题。即便现在身为总工程师,工作比以前更加繁忙,黄勇依然坚持关爱后辈、通过项目带人,如今黄勇带过的十多个年轻人都成为常州规划行业的骨干力量,不少也走上了领导管理岗位,其中一个成长为规划设计院的副院长、三个成长为区规划局的副局长。
爱理想 人文情怀
城市规划,对黄勇来说,是工作,更是一生的理想。正因如此,黄勇在守护理想时近乎“偏执”,那就是城市规划绝不能丢失人文情怀,更不能丢失社会责任。
这一切都源于毕业前黄勇聆听的一堂“课”。有一次学校举办报告会,邀请建设部同济大学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研究中心主任、同济大学建筑城规学院教授阮仪三先生作报告,他主讲了上个世纪80年代以来自己努力促成平遥、周庄、丽江等众多古城古镇保护的故事。听完之后,黄勇久久不能平静,前辈们“刀下留城”的经历固然精彩,更让他记忆至今的是阮仪三先生对全校毕业生的告诫:规划人要有过硬的专业技术能力,这是“吃饭”的本领,更难能可贵的拥有崇高的人文素养和社会责任感,这是“立身”的灵魂。
2010年年底,黄勇被选派参加援助新疆乌恰县的规划设计,当时去的时候,条件非常艰苦,乌恰县全县人口虽只有6万,但管辖区域达2.2万平方公里,快赶上苏南5市的行政区划面积了,城市规划工作几乎也是一片空白,乡镇的地形图更是从来就没有过;再加上调研中发现的康苏镇,活脱脱就是当年中苏友好的见证,却面临衰败和重建的难题,如何在规划建设和发展中保护好当地的苏联风格建筑,更是规划能否成功的关键,黄勇职业生涯第一次感觉到难以言表的困难和压力。
铁人王进喜曾喊出“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黄勇把这种精神也用到了乌恰援助项目的规划设计上,利用各种时间段,奔赴多地调研,与一线建设干部和当地群众深入交流,了解实际困难和需要,甚至还去流动的柯尔克孜族牧民家中听取意见建议;没有地形图也不怕,最终黄勇和同事们创新性地利用“谷歌卫星地图+现场皮尺丈量”开展工作,经过几个不眠之夜,几经周折,克服万难,项目组一周搞定11个项目,创造了乌恰县规划选址、建设条件初步落地的奇迹,为常州援助项目的顺利实施争取了时间,扫除了障碍,为保护祖国的边疆繁荣安定献智出力。
乌恰之外,广州市海珠区赤岗五凤分区规划项目、古运河常州城区段滨水地区详细规划、贵州六盘水新农村建设项目、溧阳竹箦镇竹箦河整治规划项目、常州市生态绿城专项建设实施规划等,每一次规划黄勇都始终秉承着贯穿人文情怀和社会责任的原则,久而久之,也越来越深刻悟透阮仪三先生的告诫之言,他也时常庆幸自己在努力做到做好。
爱民革 履职担当
2013年6月,黄勇参加常州市第18期党外中青年培训班,婉拒了其他党派领导和成员的邀请,主动申请加入民革,他说,孙中山先生是中国近代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天下为公”的治国理念,爱国、革命和不断进步的伟大精神,让我信服和敬仰,志愿传承和发扬好中山精神;致力于促进祖国统一更是民革的工作重点和特有追求,我愿为此奉献自己的力量。
加入民革之后,黄勇充分发挥自身特长,积极撰写了20余篇社情民意,其中《关于常州经开区、新天宁区联动发展的建议》被时任中共常州市委领导批示。2017年9月,黄勇当选为民革常州市委直属二支部副主委,他投入参政履职的时间和精力更多了,一边撰写社情民意,一边领衔调研课题,2018年领衔了大运河文化带(常州段)为主题的调研课题,上报的调研报告《解放思想 重点突破 推进常州大运河文化带高质量建设的建议》荣获民革常州市委2018年度课题调研工作二等奖,并被转化为2019年两会民革常州市委政协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黄勇个人也多次荣获民革常州市委调研课题、社情民意等工作先进表彰,常州市政协优秀社情民意表彰等。
黄勇还自觉继承和发扬好孙中山先生“博爱”精神,千方百计投身社会服务工作,主动申领了支部的“文化课堂”,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妙趣横生的案例,主讲和普及城市规划相关知识,受让更多的人了解和认识规划;主动参与策划了送法进敬老院、爱心助果农等多个社会服务活动,2019年5月策划了支部与民革天宁区基层委员会联合开展的“情系柚山促发展 送医下乡暖民心”服务基层活动,为常州市金坛区儒林镇柚山村村民送医送健康,现场调研村庄规划建设项目;主动申请担任西交利物浦大学校外导师,辅导在校研究生和本科生8人,为学校师生来常州调研“运河5号”工业遗产保护而多方联系协调。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黄勇最喜欢的一句古诗,也是他工作和生活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境界。如今,人到了“知天命”的年纪,黄勇依然保持着不怕困难、敢攀顶峰、俯视一切的雄心,以卓然独立、心生情怀、兼济天下的豪情壮志,继续奋进在用毕生所学知识和技能服务社会、造福百姓的大道上……
(文/直属二支部 校/赵凯 王华崇)
|